2009年8月13日

老樹餘韻—如何拯救?

老樹餘韻—如何拯救?
作者 陳紹奎

◆ 來鴛老師邀我救老樹

就在學校眾頭目們交接典禮的前一天,來鴛與麗玲分別來電,邀我隔天下午一點半到學校拯救被颱風吹倒的老樹,電話中曾表示希望老師在救樹之前要留點時間聊聊如何救樹,老師答應了。隔天早上到了學校,好不容易找到了老師,可是她卻忙得根本沒時間談話,只寥寥數語,並且開了張支票給我,屆時會有四五十位壯漢幫忙,心裡想著人多好辦事。陸續又在旁邊的辦公室裡找到了麻繩、圓鍬、砂扒、水桶等工具,萬事具備只等時間到來,於是我便放心的回家,等待執行老樹救援任務。

下午一點到校,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人,眼看就要三點半了,難道會跳票,就在臨跳票前,老師趕緊補了三個娃娃兵給我,姑且算她補足票款。領著三位七八年級的同學,走到老樹前我的老毛病又犯了,總是喜歡問為什麼要做、要怎麼做、又為什麼要這樣做、那還有別的方法嗎?這三位同學有著非常好的觀念,其中一位同學有著植物學家應有的概念,還能舉一反三,事後回想起來真想問問是哪位老師敎的這麼好!有好老師的學生真是幸福。

我們四人備齊了工具,首先要做的是覆土,樹根已完全裸露了,不覆土就算扶正了,樹根不是被壓斷,就是將樹與土地間撐出一個沒有泥土的空間,樹還是難以立足,更難以存活。接著大家開始玩起泥巴,提了水,將土鏟鬆和上水攪成爛泥狀,用手捧起一坨坨的爛泥,糊在樹根的縫隙中,糊上泥土後用手略微的將它樁實。樁實的泥土對根的生長不利,但這是不得已的手段,不然在扶起大樹的時候泥土會脫落,根不吃土樹救活不了。

搞了大約一個多小時,覆土還沒完成,大約只做了一半,但三為同學已知道後續該如何處理。就在我們收拾工具的時候,來鴛老師招呼我們該吃飯了,順便告訴老師,改天要救樹的時候可以找這三位同學,他們已有足夠的知識,知道該如何拯救這棵老樹。

◆ 忽視三個娃娃兵的知識與能力的拯救結果

過了一週見到老樹被扶了起來,信步過去看看,看到結果,我知道老師沒有去向這三位同學請教。看到的情景真讓我替這老樹感到難過,一個垂死邊緣的老樹,縴繩、鋼管、鐵柱、鋼索與麻繩,身上施加各式各樣的刑具,不知他身犯何罪。這棵樹五臟皆傷,只剩樹皮病情較輕,樹皮是樹木的皮膚,可以保護樹木不受動物和真菌的侵襲,樹皮上還有「皮孔」帶有呼吸功能,其最主要功能是輸送水份以及生長所需能量與養份,雖然不易但細心照護是有機會存活的。

如果照顧的好形成層還能再生出新的細胞,不斷向外形成新樹皮,舊樹皮向內形成木質樹幹。樹心本來就是死的細胞,但已經開始腐爛,黴菌將漸漸向外蔓延,所以這棵樹幹的支撐功能會逐漸由樹皮與再生的木質細胞接手。可是加諸於樹身的固定設施,被刻意的嵌入樹皮,傷口會感染黴菌。截斷樹皮還會斬斷輸送系統,若再讓樹皮受更大的傷害恐怕這棵樹將病入膏肓,藥石罔效。

原來種植的坑裡留有斷裂的樹心,杵在坑的中央,一定要先挖除,不然樹根會被他頂住,週遭會留下許多空隙,樹根吃不到土,既無法支撐樹身更無法發揮應有吸收水分的功能。此外植穴過淺應再加深?剛開始三位同學也這麼認為,說明之後他們立刻就能反應過來,不是該不該加深的問題,而是當時種植錯誤,看這幾棵老樹的種法有點奇怪,請教過蔡會長,他只知是從火車站移植過來的,而至於為什麼會這樣種植就不得而知了。

這批移植老樹與舊大樓前的那兩棵種法截然不同,像是把樹運回來,立在地上,再從別處扒土過來覆蓋根部,所以形成一個個的土丘。以這樣枝葉幾乎盡去的大型老樹,移植後是不需要任何支撐或是固定的輔助物,只要正確的種植,由於重心低重量重,與受風面積相較之下,不會輕易的被颱風吹倒。土丘讓它所受的側向風壓無法傳遞給週遭的土地承接,必須全由樹身承擔,基座窄淺怕樹倒下,當然就只有想辦法拉上鋼索固定。

後來在人文知音看到救老樹的紀錄文章才知原委。童軍活動中安排救老樹的活動非常好,但學校現成就有一位學植物學的老師,先向他請教,再動手救樹也不遲,既可學習自然知識,又可日行一善,成功之後還能凝聚團隊向心力。不過話說回來,孩子們在完全不了解之下做了錯誤的示範,如果在錯誤中能夠學習到,排除錯誤是邁向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門,凡事都該先行了解再定行止,是減少犯錯的唯一捷徑。事情過或若能回過頭去思考,把之前遺漏掉的補回來,諸多惋惜也能能轉化成知識的能量,花費的氣力、流失的汗水也算有代價了。

◆ 植物的移植與修剪方法

老樹的移植存活率非常低,通常不到五成,雖然榕樹是較易移植的樹種,有正確的知識與適當方法,仍舊是提升存活率的不二法門。我們在移植樹木的時候,要先認識樹木的生長法則與生理結構,不認識它而想讓它活下,不只是浪費汗水與時間,反而還可能害了它,不得不小心行事。它的工作大致可分為,覓地、斷根、截枝、挖掘、運送、種植等,以下就來概略敘述。

1、根的保留—尚未木質化根的總體表面積保留率是活命基礎
根的保留是樹木移植存活的基礎,它在植物的主要功能是,固定樹身這樣樹木才能安穩的向上生長,就好像房子的地基,它還負責吸收水分與土壤中的礦物質等養分,供給樹木生長所需。在移植時為了便於挖掘與搬運,通常會將枝葉與根截斷一部分,就生長上來說,如果可能最好不要截斷任何根鬚,但事實上不太可能,只能盡量保留,一般有計畫的移植作業,會提早一兩年預作準備,先依未來要截斷的位置將其旁邊的根先行截斷,底部暫時不截斷,一兩年中他會長出許多新的根鬚。

根鬚吸收水分的效率最佳,是一株樹木主要的水分來源,而且它在根枝與細根上生長較多,其生長機制是會隨著環境需求而改變的,當環境中或植物需求的水分不足時,他會不斷漲出新的根鬚;當環境中或是植物需要水分過多時,他會漸漸消失,動態的配合生長所需而增減。移植時被截斷的是尾端的細根與長在上面大量的根鬚,先行斷根是讓它在一兩年中快速增生根鬚,恢復它應有吸收表面積,待它恢復得差不多,再將它沿著前一次斷根稍外側的位置挖掘,並將底部的根截斷,此時移植就比較不用擔心由於根的截斷而過度影響它的生長。

根部泥土的保留是重要的,一般會用易於腐爛的有機物包覆,避免泥土脫落,根不吃土就喪失許多吸收功能,也減少固定樹身的能力,如果在移植過程中泥土不小心脫落就要覆土,讓所有的根都包覆載土裡。一般來講有氣根的植物是屬於較易移植的樹種,原因在於其根系發達,有氣根的協助吸收水分,但絕大部分人在移植前都不做功課,只為了達到自我目的而短視蠻幹,做了錯誤的處置,還把氣根全數砍掉,減少了氣根在空氣中吸收水分的功能,這棵樹更難存活。

另外根與樹冠有著一定的關係,根向四方伸展的範圍大約會等於樹冠的大小,也就是說樹冠的範圍多大,根生長的範圍就有多寬,日正當中時樹蔭遮蔽的外緣,也就是根所到達的範圍。如果根部由於外來的因素無法向外拓展,被囿於某個範圍,那樹冠就會相對應的長不好,或者無法給樹木應有的固定力道,就如同有些路樹與庭園造景用植物,根部被水泥製植穴框住,無法正常伸展,不是造成樹冠無法正常伸展,就是樹木得不到正常該有的固定,這就是為什麼到處見到路樹被颱風連根拔起,而生長在深山野地的樹木通常是枝葉折斷,來春可發新芽長新枝,延續它應有的強韌生命力。

某些樹種根系稍異,如竹子,他是較特別的樹種,其實大部分的學著不認為它是樹,它通常被分類為禾本科,它的根系與一般樹木不同,不論散生或叢生每株竹子都是由地下莖相連接,只要埋在土裡的莖,每一個節都會長出根,就只繞著地下莖的周圍不會向外拓展。每一個節都充滿根芽芽眼,所以他特別容易移植,用扦插法即可輕鬆移植,所要注意的要點,就是水分是否充足而以。

2、植物的莖—適當的斷枝建立新的樹冠與根展範圍的關係,以及正確的傷口復原減少感染以增存活率
再來要談到樹木的莖,也就是樹幹與樹枝,它的功能是支持樹身使它能夠屹立不倒,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向上運輸根所吸收的水分與製造養分所需的原料,向下運送葉子所生產出來的養分能量。

新移植的樹木,其樹冠範圍是人工修剪出來的,我們必須考慮樹冠與根的範圍關係,不宜比根的範圍大太多,截肢的位置要盡量在分枝的根部,也就是樹枝剛杈出來的地方,如果是棵老樹,由於老幹木質化程度高再生能力較差,最好塗上癒合劑,避免切口細菌感染是樹變殘障後的復原要件。越老的樹幹葉芽芽眼越少,再生能力越差,所以適當保留新枝與葉子是有其必要的,不然樹木無法重建其能源工廠,要存活也是一大考驗。

3、葉的保留
葉子是植物生長能量的來源,將由樹幹輸送上來根部所吸收的水分與養料,吸收陽光與空氣,經由光合作用製造出全株植物所需的養份與能量,也就是植物的養分工廠與發電廠。葉子除了是植物的能量工廠以外,同時它還掌管呼吸與水分蒸散等功能,其實呼吸作用就是植物物質與能量的代謝,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核酸、脂類的代謝與水分的蒸散在生產養份時同時進行,其中移植樹木最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的蒸散作用。

葉子在生產與代謝時會產生大量的熱能、以及太陽光照射所留下的熱能,人類靠著流汗把體內多餘的熱能排出體外,植物也一樣,只是它經由葉緣的汽孔排出的是水蒸氣,同時排出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與呼吸作用的廢物二氧化碳。所以葉子的適當保留越形重要,太少會因能量不足而死,太多則可能因蒸散作用太過旺盛,而致根部水份供應不足而無法存活,所以移植時要因樹種的不同,與根的保留率,以水的吸收率與蒸散率,彼此的平衡條件來決定樹葉該保留多少。

大多數人在移植樹木時,會將葉子除去是為了減少蒸散,但通常做過頭甚至全數去盡,這是不適當的作法,雖然說植物的根莖都儲存了備用養分,但缺乏能量工廠源源不絕的供應,不利於大病過後的療養,如前所述保留新枝也是為了葉子的快速生長所做的準備。許多老樹移植過程忽略這一點,做了良好的根系保留,卻忽略了新葉的生長,只保留了老幹,去盡新枝,無法在適當的間內長出足夠的葉子以供應生長所需能量,眼看著它就要活了起來,過了一兩年在戰備糧耗盡之後,卻又見植株漸漸枯死。

4、總體性的配合與環境的適應性以及後續照護
植物移植時根、莖、葉的處裡決定了植物本身的生長要件,但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環境因素,沒有選擇適當的環境移植,常常得不到好的下場,親水性植物不能離水過遠,以保土地長年潮溼,沙漠植物種植環境排水性要極佳。根要有適當吃土,不宜過深也不宜過淺,看它的原生環境與生長狀態是最適當的參考資料,所有學者專家的研究報告,甚至成了學術門派,也是由這個途徑得到的。

植物移植的適當季節與時間,各類植物移植季節不同,需要視植物移植時節做移植,太早或太慢都會影響到植物的生長。通常在植物生長季節來臨前是最好的時間,移植之後它正可以快速生長,恢復移植時所喪失的功能,常綠灌喬木主要以春、秋兩季移植為佳。竹子四季皆可,但春秋兩季為佳。整體來講所要考量的環境與季節因素,除了生長季節以外還要注意的是氣候的傷害,有霜雪的地區要避開寒害、熱帶地區避開烈日等溫度較大變易,還要給予適當的水分與溼度。許多植物的相關知識是通則,會因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易,如與台灣同緯度的大陸習氣候地區會有下雪及酷熱現象,日夜溫差也大,而台灣島因為海洋的調節溫差,使得除了高山與背風坡以外幾乎不會下雪或下霜,溫差小生長季節長,所以海島型氣候地區移植季節要寬鬆許多。

定植時其他注意事項,應微微輕壓栽培土切忌壓實,能使根部與土壤充分契合,但不宜壓得太緊,以免影響空氣的流通。盡量避免移植於高溫或日光直射的地方,以陰涼地為佳,可減緩水分消耗,且需加以灌水滋潤。但是通常移植場所是沒有植被的裸土,且為無蔭的開闊地,泥土在陽光曝曬之下溫度可達四五十度以上,對植株不利,所以最好舖上乾草遮避日照,澆水應避開日照時間,以免水被太陽曬熱燙傷植株。

除了移植以外,經常被大家忽略的是修剪的方式,尤其是颱風季節的修剪,樹之所以會被颱風吹斷或吹倒,是由於枝葉總體受風面積過大,只要將其受風面積減小就能達到防颱功能,所以只要剪掉一部份細的枝葉即可,但通常較大的樹都被修剪過頭,為了快速省力,從一株樹的中等樹枝剪除,不需幾刀一棵樹就變得光禿禿,樹冠立即變小,根係為了配合樹冠而萎縮,細枝細葉等主要的能量工廠被大刀砍伐。一棵樹修得只剩老幹毫無新枝,老的枝幹再生能力差,不易再發新的枝芽,一棵樹就好像得了癌症似的,大病過後的樹,要恢復原有的健康身體,與往日同樣枝葉婆娑是不太可能的。

學校近來推動樸門農藝,這是一個回歸自然的生活哲學,回歸自然必須先瞭解自然,聊解之後才有實踐的能力,實踐才足以稱樸門;不然則只是學理,課堂上教教即可,但卻無法確實體認。讓孩子們能做之前先行思考,並在做中學、學中做,裨益則多。

沒有留言: